入冬後濕度低因皮膚乾癢、脫屑、起疹等冬季癢症狀求診人數,較之前增5~6成,門診中有1名50幾歲婦女日前泡澡後還用海鹽去角質,結果引發冬季癢,皮膚發炎、起疹外還嚴重脫皮。
醫師提醒,冬天洗澡、泡澡或泡溫泉水溫皆勿過高,最長勿超過10分鐘,浴後盡速擦乳液保濕,而且不宜過度清潔及去角質,避免刺激脆弱皮膚。
冬天因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,皮膚易缺乏油、水分,加上血液循環變差,也會影響皮膚代謝及免疫機能,使冬季癢容易發作,好發部位為小腿前側、手臂外側等處,輕微會乾燥、脫屑,嚴重則乾裂及發炎、起紅疹,且會伴隨搔癢感,治療時依症狀開立外用類固醇藥膏、口服抗組織胺等來消炎、止癢,日常保養則用含植物萃取如燕麥、甘草等成分的乳液來鎮靜、抗敏,飲食也要注意,勿喝酒及吃帶殼海鮮、辣食等食物,以免冬季癢情況變嚴重。
所以說冬天一到,一定要保持適當的生活飲食習慣才可以讓肌膚不受到不該有的侵害:
■ 忌食刺激性食物
皮膚敏感、發炎時,應忌食辛辣口味、帶殼海鮮如麻辣鍋、蝦、蟹等刺激性食物,此外也不要喝酒,以免增加血液、皮膚中的過敏物質組織胺釋放,讓症狀變更嚴重。
■ 暫時停止去角質
冬季癢患者冬天不宜用磨砂膏去角質,或用含果酸、A酸等酸性成分的保養品,使用毛巾、浴巾時也不要用力搓皮膚,以免刺激脆弱、受損的角質,加劇乾裂、脫屑及發炎等情況。
■ 不宜自行擦成藥
有些人會買含抗生素、抗菌劑等成分的複方藥膏,或用含薄荷成分、帶涼感的藥膏來緩解乾癢、紅疹等症狀,但成分太複雜可能刺激皮膚,而帶涼感的藥膏也僅能暫時紓緩癢感,無法改善發炎,建議仍要就醫為宜。
建議可以這樣做:
▲ 每2天洗1次澡
有冬季癢問題的人,冬天每隔2~3天洗1次澡即可,洗澡方式採用淋浴、不宜泡澡,水溫較體溫略高、帶溫熱感,並用不含皂性成分的沐浴乳較溫和,避免因過度清潔帶走皮膚油脂,使症狀惡化。
▲ 最內層穿棉質衣
皮膚易乾癢者,對外界的刺激較為敏感,天氣冷要多穿幾件衣服的時候,最內層宜穿刺激性低、透氣度佳的棉質衣服,避免毛料、尼龍等材質的服裝直接接觸或摩擦皮膚,減少刺激及敏感機會。
▲ 泡湯時間勿過久
一般人冬天泡澡約5~10分鐘即可,泡溫泉則每3~4分鐘起身休息,溫度同樣較體溫略高即可,泡溫泉後先沖水,以免化學物質殘留刺激皮膚,再擦乳液保濕,而硫磺泉抑制油脂分泌功能強,易讓皮膚更乾,冬季癢患者應避免。
▲ 塗乳液保濕抗敏
洗澡、泡湯後宜盡速擦乳液,除了玻尿酸、神經醯胺、尿素等保濕、修護成分,燕麥、甘草萃取或微量元素如鋅、硒等成分,則能抗敏、緩發炎;有用藥膏的冬季癢患者則先擦藥膏,待約3~5分鐘藥性成分吸收後再擦乳液。
★★ 切忌搔抓止癢
出現冬季癢症狀時,勿用手搔抓患部來止癢,萬一抓出傷口,易增加細菌感染的機率,嚴重更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。